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815章 二圣临朝(1 / 35)

这件事情,李治本以为这样处理,就告一段落。

巍峨的皇宫在暮色中渐渐沉寂,檐角的铜铃在微风中轻轻摇晃,发出细碎的声响,仿佛也在诉说着皇帝心中那一丝难得的轻松。

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,关键时刻,还是要靠着水的。

李治站在太极殿的台阶上,望着远处的宫墙,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这句话。

自已这个皇帝的宝座,是靠着天下百姓、靠着朝堂百官才得以稳固。

但此刻,他却没有意识到,一场巨大的危机正在悄然逼近。

可是,很快他就发现了问题。

原本运转流畅的朝廷机器,像是被人悄悄塞入了一颗石子,开始出现了异常。

他颁布下去的政令,就如同离弦之箭,却在飞行途中逐渐失去了力量,运转的速度变慢了。

曾经,政令一下,各地应如臂使指,迅速执行,可如今,这一切都变了。

甚至,很多时候,事情在朝廷上已经定论了。朝堂之上,群臣激昂陈词,经过激烈的讨论,最终达成共识,确定了各项政策的走向。

李治看着群臣,心中满是欣慰,以为一切都将顺利推进,大唐的繁荣昌盛指日可待。

等当这些事情下发到各州县时,这些事情的进度被拖的极慢。

长安城外的驿站中,火车不停地传递着朝廷的公文,可当这些公文抵达各州县后,却如同陷入了泥潭。

官员们或是推诿扯皮,或是敷衍了事,原本应该迅速开展的工作,却总是停滞不前。

这可不是少数,而是大多数。

几乎每一道政令,在地方的执行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,仿佛整个大唐的地方行政系统都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停滞状态。

如今,大唐多了这么多的土地,他这个皇帝为了天下,忙得焦头烂额。

随着疆域的不断扩大,新的问题层出不穷。

如何管理新占领的土地,如何安抚当地的百姓,如何让这些地区快速融入大唐的体系,这些问题如同潮水一般,将李治淹没。

他每日天不亮就起床处理政务,深夜还在批阅奏折,眼睛布满了血丝,身体也越来越疲惫。

结果,事情到了下面,反而做不成了。

李治看着堆积如山却毫无进展的奏折,心中的怒火再也无法抑制。

他愤怒地拍打着御案,案上的笔墨纸砚都被震得跳了起来。

气的李治好几次都想要亲自插手地方的事情。他恨不得立刻离开长安,前往各地,看看那些官员到底在搞什么鬼,为何将他的政令如此不当回事。

不过,李义府劝住了他。

李义府神色焦急,声音恳切地说道:“陛下,自古皇权不下县。”

“您乃是一国之君,若干预底层的事情,那么,当地的地方官员又该怎么做?”

“这会对他们造成极大的困扰。”

“长此以往,怕是要出乱子。”

李治听了,心中虽然不满,但也明白李义府所说的道理。

他叹了口气,缓缓地坐了下来,眼神中满是无奈。

“有趣,真是有趣。”

李治坐在龙椅上,轻声呢喃着。

他心里比谁都清楚,这问题出现的根源,第一批掌握财富的,永远是大唐最有权势的人。

这些人,在大唐的发展过程中,积累了巨额的财富和庞大的势力。

甚至不少,都是李承乾以前的学生。

曾经,他们也是胸怀大志,想要为大唐的繁荣贡献自已的力量,可如今的他们,和别人也没什么不同的。

在利益的诱惑下,他们变得自私自利,只想着维护自已的既得利益。

李治这样做,很明显就是损害了他们的利益。

他推行的一系列新政,旨在加强中央集权,促进国家的发展,却触动了这些权贵的蛋糕。

所以,他的报应来了。他们没有明面上反抗李治,反抗朝廷。

若是公然反抗,那便是谋反,是大逆不道的罪名。

他们选择了一种更加隐晦的方式,以不作为或者无作为来应对。

不管朝廷下达什么政令,他们都只是表面上敷衍,实际上却不采取任何实质性的行动。

若是不保证他们的利益,那么,他们也不会保住陛下的利益。

他们就像是一群隐藏在暗处的毒蛇,用这种无声的反抗来向李治施压。

他们要用行动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